人口的自由流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持續的繁榮,那么社會保障應如何改革和完善才最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如何讓全體國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如何從這一點出發來設計和改革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各界應該積極探索的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長足進展,但受制于資金約束和制度制約,也難免存在急功近利和顧此失彼的現象。10月29日,搜狐新視角經濟學人論壇“誰來保障我們的社會保障”齊聚各方嘉賓,將針對當前社保改革存在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剖析。
社保制度拷問
唐鈞:社保制度不應僅和經濟改革掛鉤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必然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表示,現在社會保障制度有很多的毛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剛開始考慮社會保障制度的時候,基本上為了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說是要跟經濟改革配套,另外要做經濟穩定期,這個目標不是說不對,但是視野非常狹窄。
楊立雄:中國的社保制度應該統一不應該分等級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楊立雄認為,中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還是在走原來的老路,就是按人的等級設計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沒有統一的設想,但至少我們絕大多數人應該使用一種制度,而不是把它分割成幾種不同的制度。“所以我個人認為,要順利的實現轉移問題,就是要適度的統一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楊立雄說。
張峰:當前的戶籍制度嚴重阻礙了社保體系的完善
“我認為社保制度從根源上來講還是戶籍制度問題。”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執行董事張峰說。“比如今年7月份上海才改變社保政策,外地城鎮戶口的職工跟上海本地人享受一樣的社保政策,之前不是這樣的,外地非戶籍戶口的員工不管你做什么樣的貢獻、不管你職位如何,都是繳納怎樣的保險,這樣也把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又分開了,我們當前的戶籍制度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所以一定要區域之間應該達成一種共識,不要因為地方利益的占據阻礙了發展,國家統籌的比例上一定要給一個統一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想這種社保制度統一也好、將來的制度規范也好,還是應該強制性統一,從根本上來講戶籍制度要改變,就是一定要取消城市戶口跟非城市戶口之間的差異,另外區域之間流轉的時候不要考慮更多當地的利益,而國家在這方面也可以采取強制性的手段,發達國家就要多做一些貢獻。”張峰說。
社保利益之爭
李長安:社保難題無法解決根源在政府爭利于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說,我們現在說養老保險的轉移問題,剛才大家提到一個詞“利益”,實際上利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在其中獲益。誰來保障我們的社會保障?當然是政府和國家,但現在問題是他要從中掙錢、從中獲利,他就沒有這個積極性,他覺得社會保障制度越分割越好,而不是越統一越好。
“如果從這個問題往后推,養老保險制度我覺得先要改革政府職能,根本問題不解決的話很多東西就都不能接近,就像政府從房價上漲當中獲益,政府希望房價上漲、開發商也希望房價上漲,只有普通老百姓不希望房價上漲。”李長安說。
褚福靈:社保轉移難在利益關系沒有明確
“關于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尤其是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利益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對李長安教授的觀點表示贊同。“轉移接續問題要解決,首先是利益問題,其次制度要統一,涉及到城鄉轉移、地區轉移、人群轉移,涉及到三個方面的轉移。我想這些問題解決應當說現在已經開了比較好的頭,現在在解決之中。” 褚福靈說。
實現“老有所養”
楊宜勇:老有所養是以繳費為前提并非貢獻
中國社會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認為,“五個有所”對于實現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老有所養是重中之重,現在老有所養,主要是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老有所養就是養所有老。不設置任何的前提,唯一的前提就是他們老了,他們老了就要有所養。
李長安:完善社保同時不該忽略家庭保障作用
“我們過去講的是家庭保障,現在講應該由社會來保障,但是家庭保障要不要呢?實際上在我們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當中,家庭保障還沒有完全否定,特別是在現在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還很不完善的時候,家庭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這個功能我覺得還是不能夠忽略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說。
褚福靈:老有所養需要家庭養老和社養老相結合
老有所養,確實是我們奮斗的一個重大目標,人人都會老,不得病可以、不失業也可以、不傷殘也可以、不受災也可以、不受難也好,但是不老不行,都要向那個方向奔去。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歸,應當說不光是養的問題。如何來理解老有所養呢?“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有這個資金,你老了之后有這個養老金,第二個就是有服務,他不能動了,躺在床上了,誰去護理他照料他。”老有所養是個系統工程,我感覺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真正做到老有所養。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說。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基本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基金收支規模持續增長,各項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當然,改革仍在進行,真正的“老有所養”還要靠更完善的制度來保障。 |